财新传媒
图片 > 滚动新闻 > 正文

基里巴斯:世界上唯一横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国家

2025年05月20日 09:00
基里巴斯是一个位于中太平洋的岛国,横跨赤道和180度经线,是世界上唯一跨越四个半球(东西南北)的国家。由于基里巴斯在1995年调整了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走向,使整个国家统一在同一日期,所属的莱恩群岛因此成为全球最早迎来新一天的地区之一(航拍)。图:海月(特约)
1/22
基里巴斯地理位置。该国由33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21个岛有常住居民),分属吉尔伯特、菲尼克斯和莱恩三大群岛,国土面积陆地面积811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350万平方公里。
2/22
基里巴斯坐落在太平洋中部,由于潟湖的缘故,海水较之别处更蓝更绿,远远看去,潟湖、外海、蓝天三者层次清晰又融为一体,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景象。联合国帮助当地在海岸线种植了红树林,可以防风护岸、抵御风暴潮、固图稳岸、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质。图:海月(特约)
3/22
国家由33个珊瑚岛组成,拥有全球最广阔的专属经济区之一,海域面积超过350万平方公里。丰富的海洋资源使渔业成为基里巴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很多当地居民靠捕鱼业为生。图:海月(特约)
4/22
基里巴斯大多数人口集中在塔拉瓦环礁和基里提马蒂岛等相对较大的岛屿上。由于地形特殊、土地狭小和资源有限,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具有典型的海岛特征。面临土地资源紧张、住房安全性不足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改善住房条件,提升基础设施,是该国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关键任务之一。图:海月(特约)
5/22
基里巴斯的首都南塔拉瓦,是典型的“微型国家城市化失败 + 废弃物流动的终点”。它不是因为懒惰或管理不善,而是资源、空间和历史遗留的深层结构性问题。南塔拉瓦,是基里巴斯人口最密集地区,居住了约一半以上的人口,但土地极其狭小。人们为了工作、教育和医疗,许多外岛居民迁入南塔拉瓦,导致原本就脆弱的城市基础设施严重超负荷。类似“城市贫民区化”现象加剧,环境压力陡升。图:海月(特约)
6/22
基里巴斯缺乏垃圾处理系统,废弃物管理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据了解,这里没有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厂,垃圾车数量严重不足;缺乏有效的分类、回收和填埋系统。因为缺乏内陆填埋地,海岸线附近堆满垃圾;再加上没有良好的素质教育,当地居民习惯直接把垃圾丢入海中或附近空地。该国大量依赖外援或进口商品(尤其是二手汽车、电器等,二手车进入后没有修理条件,几年内就会报废,但又没有拆解处理能力,变成“铁皮坟场”。图:海月(特约)
7/22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当地塑料包装、饮料瓶、旧电子设备激增,但缺乏回收体系,大部分废弃品直接堆在路边和住宅附近或填海区域。这是在基里巴斯首都南塔拉瓦上航拍到的大型垃圾填埋场,由于缺乏足够的土地和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当地长期存在将生活垃圾倾倒在海边或填入海中的做法(航拍)。图:海月(特约)
8/22
用垃圾填海的方式一方面是由于可用土地紧张,缺乏正规垃圾填埋场;另一方面也与基础设施薄弱、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足有关。居民和部分社区为“扩展”可用空间,甚至主动用垃圾填平沿海浅滩,以获得额外的建房用地(航拍)。图:海月(特约)
9/22
布塔贝雷桥是连接南北塔拉瓦的关键交通枢纽,作为南北岛的“生命线”,长期以来承载着重要的交通责任。中国中铁一局承建了这座桥的修复工程,历时数月,完成桥体加固、路面更新、防护设施升级等多项任务,近日已竣工并正式通车。图:海月(特约)
10/22
中国中铁一局项目主管正在和当地工人进行桥体竣工前的最后检修。图:海月(特约)
11/22
作为基里巴斯和其他太平洋岛国非常常见的食物,螃蟹爪果(Pandanus fruit)来自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s),是当地传统食用植物。果实呈橙黄色,有多个类似“果瓣”的部分组成,看起来像是由多个锥形块状组成的“玉米粒”。每一块可单独撕下,有些部位可以咀嚼,榨汁或晒干后磨粉使用。味道甜中带点纤维感,有点像甘蔗或南瓜的口感。图:海月(特约)
12/22
面包果(Breadfruit),是一种热带果树,学名 Artocarpus altilis,属于桑科。它原产于南太平洋地区,如今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岛国、东南亚、加勒比海及非洲部分地区。面包果在基里巴斯等太平洋岛国是重要的传统粮食作物之一。成熟时果肉为浅黄色,质地绵软,口感类似熟土豆或面包,因此得名“面包果”。图:海月(特约)
13/22
首都南塔拉瓦的一家人。基里巴斯没有太多物质让人们追求,是典型的集体主义社会,家庭和社区联系非常紧密。人们彼此照应,资源共享,哪怕经济条件不富裕,也不会让人轻易“掉队”。图:海月(特约)
14/22
海边嬉戏的孩子们。基里巴斯人的生活节奏相对缓慢,日常生活以家庭、教会、捕鱼和聚会为主。尽管物质上可能不丰富,但他们对生活的期待也较低,更容易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和日常点滴中获得满足。图:海月(特约)
15/22
基里巴斯首都南塔拉瓦,当地居民的村庄里,站在路边的小女孩手里拿着毫无烹饪痕迹的整条生鱼在吃。图:海月(特约)
16/22
日落前,当地的年轻人喜欢在海边嬉戏玩水,这个时间太阳不会太烈,是最佳的玩耍时间。图:海月(特约)
17/22
当地华人超市里琳琅满目的五金商品,这些商品大部分来自中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图:海月(特约)
18/22
华人超市里的泡面,一盒的价格是2.2澳元,基里巴斯没有独立发行本国流通货币,其国内通用的官方货币为澳大利亚元。图:海月(特约)
19/22
当地的油站,基里巴斯能源供应主要依赖进口,尤其是燃油。加油站系统也受地理、运输和基础设施等多重因素影响。图:海月(特约)
20/22
基里巴斯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基督教,并且在他们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罗马天主教是基里巴斯最大的教派,教徒大约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在南塔拉瓦,教堂随处可见。图:海月(特约)
21/22
沙滩边,人们在二战时期遗留的大炮下露营。基里巴斯,尤其是塔拉瓦环礁(Tarawa Atoll),在二战中是太平洋战区的关键战略点。日军在1941年占领了塔拉瓦和其他部分岛屿,并将其军事化,修建了防御工事,包括碉堡、战壕和大炮阵地。这些大炮是用于抵御美军进攻的海岸炮或防空炮。1943年11月20日至23日,美军发动了贝蒂欧战役(Tarawa Battle),这是太平洋战争中一次激烈且损失惨重的两栖登陆战。 战后,部分日军武器和工事遗留在原地,包括被摧毁或废弃的大炮。今天,这些大炮仍留在海滩上,成为历史遗迹和战争纪念物,也成为游客参观和学习的重要景点。图:海月(特约)
22/22
责任编辑:翁倩 | 版面编辑:翁倩
OSZAR »